首先感謝人力資源中心的精心組織,在管理干部換屆競聘完成之后召開這樣一個“新干部交流座談會”,這個
做法其實我們也是第一次嘗試,我認為效果很好,很成功,也許今后可以形成傳統(tǒng)。也感謝在座各位的積極參與,和坦誠的、高水平的發(fā)言。聽完大家的發(fā)言我感受非常好,感覺新進干部們的水平整體超過我的預期,除了部分是本次提升的老干部外,很多都是真正的新干部,優(yōu)秀人才走上管理崗位后表現出很高的管理素養(yǎng)和管理方面的發(fā)展前景。
我們也看到干部隊伍年輕化方面的進展 ,80 后準高層及以上干部比例、85 后干部比例、甚至 90 后干部數量都有新的突破。也有入職不久的新員工進入干部隊伍,展現我們提倡的開放、包容文化。當然也讓我想到,這么多新干部的涌現,相對應的肯定是不少老干部的退出,也要感謝那些接受我們倡導的能上能下的干部任職文化、因各種原因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的同志們,我們一定要按照人盡其才的原則妥善安排這些人。
剛才也聽到新加入華自大家庭的子公司的干部們對本次座談會給予很高的評價??傮w而言,今天新干部交流座
談會讓我對華自干部隊伍增添了自豪感,提升了我對公司更好更快發(fā)展的信心。
剛才大家交流分享了很多好的經驗,也提出了許多困惑。有一些還是比較共性的、不那么容易解決的問題,幾
位老干部、尤其幾位高層干部做了響應,講的都已經非常好,我能說的比較少了,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重復下剛才幾位干部都講到的觀點,“有困難都是正常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比如小周你那個困惑,“面對年齡比你大、能力比你強、水平比你高的下屬,該怎么辦”,這個問題我想我也
沒有更好的答案,但在大家交流過程中可以找到一些辦法。首先我們將自己視為服務者,下屬水平高,干部就做好服務工作,一切都是為了團隊整體工作的達成;其次在工作中盡量做到一切對事不對人,爭取做到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我們還可以適當借助上級、其他老同事、甚至公司制度的力量;我們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包括自己的情商,比如“原則很硬,口氣很軟”。我相信這些方法能幫助小周解決大部分的困惑。我希望大家回去溫習一下今天的會議筆記,相信一定能從其他同事的發(fā)言中吸收營養(yǎng)。如果還是有困惑無法解決,有一個小經驗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工作幾十年來,其實我曾經同樣面臨過跟大家差不多的困惑,我也尋找各種機會去請教一些成功的企業(yè)家,有些問題他們能給出直接的指點,但更多的是告訴我,他們在幾年前、在企業(yè)的某個階段、甚至現在面臨跟我一樣的困惑或問題,這種情況下,請教常常變成比慘,最后他們建議我三個字,“不糾結”。大家在實在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選擇不糾結,有些問題真可能是似是而非,或者說是可以不了了之的。
接下來,利用這個難得的、跟這么多新干部、年輕干部見面的機會,我從四個方面、四個關鍵詞(價值觀、管
理能力、習慣、職業(yè)疲勞)談一些自己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關于價值觀
價值觀幾乎每個企業(yè)都在講,也就是企業(yè)文化。去年隨省上市公司協(xié)會到安徽一家上市公司參觀,這家企業(yè)的董事長講到,每個企業(yè)里都有那么一撥人,擁有共同價值觀、共同情懷的一群人,或者叫為情懷而工作的同行者?;蚨?,或少,好的企業(yè)有 8% 或者更多,差的企業(yè)可能只有1-2%。這個比率越高,企業(yè)越容易發(fā)展得好,企業(yè)最需要把這撥人作為中堅力量,在這些人當中尋找管理者。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他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擴大這批人的隊伍,他說,因為這類人,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人,也是更容易產生幸福感的人。而企業(yè)主必須注意的是,不要虧待這類人,不要讓雷鋒吃虧。
我大體認同這位董事長的說法,除了比率,應該會更高一些,我認為可以寬松一點認定。我們企業(yè)也在不斷地
尋找為情懷而工作的同行者,在企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凝聚三觀相近、為同樣情懷而工作的伙伴,那些觀念差距比較大的,慢慢會離開我們的團隊,我們歡送他們另謀高就。當然肯定也會有一部分留在我們的團隊里,也不要緊,少量的差異也正常,也是常態(tài)。我在一些閑談的場合說過,大體來講,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相較于浩瀚的宇宙來說,人類渺小到存在感為零,人生一世,放到宇宙、放到歷史長河當中,影響是可以
完全忽略的,幾十年窮于算計、爭來爭去到底有多大意義?但既然上天安排我們走一遭,那還是可以積極一點,把該承擔的、能承擔的責任都擔起來,盡量爭取把人生過得有價值一點點,求得心安。這就算是一種情懷。
剛才凱總也講到,一個團隊三觀相同工作就會很愉快。如果真能做到,不僅是工作愉快,幾乎大部分問題都很好解決,比如溝通效率,如果價值觀一致,可能不用溝通也能想到一塊,大家勁往一處使,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
我們經常被問到,公司愿意用什么樣的人?其實“德才兼?zhèn)洹边@四個字表達得很準確,已經在很多場合談得很多, 今天在這里講幾個關于“德”的重要的關鍵詞,責任,算剛才講過了,再講兩個詞,正直,寬容。正直。我想無非指公正、直率、善良、私心少,等等,大體指這些。我們一直講,希望公司是有能力的好人的集合體。要多關心弱者、幫助弱者,包括大家剛提到的幫助下屬。
觀察一個人的品性,就看他對弱者和牛人的態(tài)度有多大差別,欺軟怕硬的人就不正直,工作中也做不到公正。
寬容。好理解,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談目標和過程,可以高標準要求,對結果,多一點包容,多一點耐心。干部的胸懷要寬廣,要能領導不同風格的人,盡量包容有不同缺陷的人。
二、關于管理能力
管理者要具備的能力或者素質,大家提了很多,比如視野,格局,理性,親和力,溝通能力,號召力,規(guī)劃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平衡感,度的把握,公文寫作,等等,都很重要,大家講得也非常好,我補充講兩個關于管理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體會,獨立思考能力,決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我經常提醒干部,誰的話可以信,信多
少,誰的話不可以信,信了就被坑。我們必須要分辨。信息要過濾,沒有其他佐證的話都先只信一半,辨別、過濾后的傳遞特別重要,不要簡單的當二傳手、傳聲筒,不要見風就是雨、人云亦云。當然,一體兩面,我又經常提醒大家注重培養(yǎng)自己捕捉信息的能力,關注潛臺詞、畫外之音,從紛繁復雜的碎片信息中捕捉關鍵點。
決斷能力。作為干部,做決策的機會很多,如何提高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我也沒有太好的速成法,必須要靠不斷的經驗積累和培養(yǎng)。決策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背景,必要的調查研究,要掂量信息有沒有足夠的匯總。時間到要敢于決斷,講效率。管理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否,華為在戰(zhàn)略、大方向上都提“大致正確”的說法。真正的大事情,如果還有時間,“重大問題,隔夜做決定”,先有毛坯,上半晚正想,下半晚反想。
剛才有人提,工作中收到各種各樣的建議和意見,到底該如何采納?提意見很容易、怎么采納很難。曾經公司有一位干部,因為給他提建議的人很多,造成他進退失據,我送他八個字,“集思廣益、獨斷專行”。集思廣益的過程是必須的,但真正到了那個點,到了職責所在的時候,必須自己拿主意,別人是很難替你做決定的,只有你是處在事件中心的人,信息量最大,最利于做決斷,上級頂多只是膽子比你大、比你趟得住而已。
面對多種、不同意見時,有個掌握決策共識度的問題。
曾經看過一本書,追求 90% 以上的共識度效率很低、會喪失機會,49% 的共識度可能會犯很多錯誤,70% 的共識度可能比較合適。比率其實也沒有普遍參考意義,決策的效率和質量,也是一個度的問題。能力有先天的成分,但也是可以逐步培養(yǎng)的。發(fā)揮強項的同時,也要注意補短板。有句話,強項決定下限,短板定義上限,我信。袁總說的,建議大家發(fā)揮長處,不斷學習讓自己更加全面,這個措詞是表達精準、滴水不漏的。
三、關于習慣
大家都在說,養(yǎng)成好的工作習慣非常重要,甚至也包括好的個人習慣。知易行難,正所謂,成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但只有成功者去做了。更要命的是,正面的、好習慣不容易養(yǎng)成,壞毛病卻一不小心就成了習慣。怎么辦?我也只能跟大家強調重要性,勸大家早下決心,并持之以恒。哪些習慣最重要呢?應該很多,說不完,也要結合個人特點。常見的、共性的,今天我想到幾點,認為值得跟新干部們分享下,時間管理,凡事做預案,關注細節(jié),不抱怨。
時間管理。主要指要養(yǎng)成有計劃、講效率的工作習慣。今日事、今日畢。公司某次會議紀要也要求所以工作處理
遵守幾個時間節(jié)點“馬上,一小時,不過夜,24 小時,定期限”。要結合自身情況使用一些訣竅或工具(如臺歷、便箋、手機日歷)來做工作計劃管理。凡事做預案。事前沙盤推演,事后復盤總結。多做計劃,多準備預案,不要擔心預案變成無用功,備而不用是常態(tài),也有價值。林彪打仗,總要留足預備隊,但他一生沒動用過預備隊,成了常勝將軍。
剛才交流中似乎不少人有個共同的困惑,何時和如何向上級匯報的問題,就是一個需要做預案和沙盤推演的典
型場景,跟拜訪客戶、或給客戶打電話之前差不多。我們主張多跟上級交流,在不卑不亢的基調上多跟領導接觸,既解決問題,又讓領導加深對你的了解。但在匯報之前,你要把預案和各種可能性都沙盤推演一下,少問大問題,多讓領導做選擇題。一旦把預案做足,很多困惑便會自然消失。關注細節(jié)。魔鬼在細節(jié),寶藏在細節(jié)。典型例子,我多次跟人分享提高公文寫作水平的訣竅,重點學習范文、參考資料的格式和邊角余料。
不抱怨。不推責任,不講苦勞。抱怨是最容易養(yǎng)成的壞毛病,也最容易傳染。祥林嫂是值得同情,但絮絮叨叨有用嗎?她的問題能解決嗎?
四、關于職業(yè)疲勞
我們都希望能快樂工作,而現實是每個人難免都會有職業(yè)疲勞感。新干部們會少一些,但你不會一直是新干部,你可能會越來越忙,建議各位一定要保持、或者適當培養(yǎng)自己的業(yè)余愛好,要提前準備緩解沉重壓力的調節(jié)手段。為什么壓力那么大,疲勞感那么強,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區(qū)別在有沒有調節(jié)方法。
在去年運動會開幕式上我講過,很多時候我都是通過運動來調節(jié)情緒,排解壓力,我自己甚至稱之為精神治療,對我來講效果挺好。有一段時間,劉總工作壓力非常大,明顯快撐不住了的樣子,我跟他溝通,說他問題在缺少業(yè)余愛好,壓力沒出口,實在不行,喝杯小酒、打打小牌也好點啊。一個人還是要有點自己的生活樂趣,看似跟工作無關,實際很有關系,其本身也是很多人認為的人生的真諦。預定時間到了,我們一直提倡會議不拖堂,那我就講這些,希望能供各位有所借鑒。謝謝大家!
|